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许多富有创见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指导我们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纲领性文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是“两学一做”的重要内容,每名党员干部必须抓紧抓好,紧跟总书记思想步伐,切实学出方向、学出收获、学出成效。

 

   一、学出坚定的理想信仰 

  “永不动摇信仰”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始终贯穿着的红线。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就如重温红色经典,解读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密码,从中学出什么是信仰之本、什么是精神之钙、什么是金刚之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这一铿锵有力、深刻透彻的重要论述,充分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政治优势。他更形象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这清楚地说明坚定的信仰始终是党员干部站稳政治立场、抵御各种诱惑的决定性因素。

  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强化看齐追随意识,紧跟习近平总书记思想步伐,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就是要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矢志不渝地为党的事业而奋斗;就是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部署;就是要保持政治定力,在事关旗帜、道路、制度等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上,在维护党和国家的根本制度上,必须立场坚定、态度鲜明,从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就是要理直气壮讲真理,敢于对歪理说“不”,敢于对邪说“亮剑”,决不能东西摇摆、左右迎合、含糊其辞,更不能退避三舍、三缄其口,搞“爱惜羽毛”那一套。

 

   二、学出科学的思维方法

  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路决定出路,思维水平决定工作水平。能不能正确判断形势,能不能有效化解矛盾,能不能顺利推进工作,关键看有没有科学的思想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既是从战略上思考,又是从战术上谋划,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如何解决“桥或船”的问题,为我们认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钥匙。我们要注意学习掌握其中的五大思维:一是辩证思维,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找准重点、抓住关键,在关键点和症结上出实招、出妙招,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大事,不求急功近利的短期效应,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干到底,努力把各项事业抓好抓实。二是战略思维,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不断拓宽眼界和视野,善于把各种问题放到更高、更宽、更远的空间中去分析,坚持抓方向、议大事、管全局,努力从战略上把握发展走向,从战略上破解发展难题,从容应对各种挑战,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三是历史思维,认真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高尚精神追求,认真学习我们党和军队在各个历史时期知难而进、百折不回、开拓创新的历史经验,强化历史眼光、历史意识,善于运用历史思维分析现状、认清趋势、把握未来,自觉按照历史的规律不断前进。四是法制思维,加强法制学习,提高法制素养,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不断提高运用法制思维和法制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破除人治、官本位和特权思想,牢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必追究,防止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五是底线思维,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把形势想得更复杂一点,把挑战看得更严峻一些,做好应付最坏局面的思想准备;见微知著、未雨绸缪,增强前瞻意识,把工作预案准备得更充分、更周详,做到心中有数、处变不惊。

 

   三、学出强烈的责任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接过了党、国家、人民交给的沉甸甸的接力棒。为了接好这一棒,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贯穿着强烈的历史担当精神。“担当”一词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中高频使用,更为总书记身体力行。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是总书记领导风格中最为鲜亮的底色。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充分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他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名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

  作为党员干部,担当就是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新形势下,需要啃的硬骨头很多。面对改革中的深层次难题,就要知难而进,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积极寻找克服困难的具体对策,决不能被困难所吓倒。面对工作中的具体矛盾,就要勇于担责负责,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劲头,努力找到化解矛盾的具体办法,决不能在挑战面前缴械。

  担当就是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敢于担当不仅要体现在平时工作中,更要体现在紧急关头上。作为党员干部,关键时刻一定能够豁得出来、顶得上去,真正成为带领人民群众战风险、渡难关的主心骨。担当就是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敢于对工作中的失误负责,积极主动地去改正错误,善于从失误中汲取教训。担当就是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敢于同不良现象作斗争,切实让“明规则”战胜“潜规则”,让讲正气成为主旋律, 形成弘扬正气的大气候。

 

   四、学出严格的廉洁自律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著述里,始终透射大公无私的价值追求、清正廉洁的浩然正气。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廉洁自律是共产党人的本色,是最可贵的品质,是每一位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清清白白做官,干干净净干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他要求党员干部“要干事更要干净”,“越是领导干部,越是主要领导,越要廉洁自律”,强调兴国安邦必须“激浊扬清正字当头”。而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一个人战胜不了自己,制度设计得再缜密,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总书记指出全体党员干部要“吾日三省吾身”,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干部廉洁自律的关键在于守住底线。只要能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就能守住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政治责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

  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保持廉洁自律必须贯彻到为官从政、立身做人、干事创业的具体实践中。树立好“赶考”之心,坚持慎始、慎言、慎微、慎好、慎欲、慎友,修身养德、淡泊名利,心中高悬法律的明镜,手中紧握法律的戒尺,做到“思”出乎理智,“做”有所顾忌,“行”不忘法纪。保守好敬畏之心,善于用“怕”来约束自己,时常想想是否违法违纪,是否名不副实,是否耽于安乐,时刻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态度,用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办实事、做好事。控制好欲望之心,见肴不馋,见物不占,见钱不贪,见色不迷,不为私欲所动、不为私利所惑、不为私情所困,自觉做到履行职责为公、行使权力为民,真正树立起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保持好勤俭之心,受得了苦累,下得了苦功,做得了苦差,自觉抵制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酒绿灯红的侵蚀影响,不为清贫所怅,不为辛苦所累,守得住清贫,受得了辛苦。

  (作者单位:火箭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