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发言摘登
用黄大年先进事迹教育党员和师生
吉林省政协副主席、省教育厅厅长 张伯军
一、充分认识向黄大年同志学习的重要意义
黄大年同志是新时期归国留学人员爱国报国的先进楷模,是我省高校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杰出榜样,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代表。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儿女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彰显了新时期归国留学人员、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崇高品格和奉献精神。黄大年同志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分子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学习宣传好黄大年同志的先进事迹,对于引导我省高校广大师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推进吉林省高教强省战略的深入实施,凝聚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磅礴力量,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深入挖掘黄大年同志事迹的丰富精神内涵
一是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和人民奉献全部的炽热情怀。他以祖国的需要为最高追求,是爱国主义的坚守者和践行者。他的拳拳赤子之情,将感染和激励更多有志之士投身实现强国梦的伟大事业中。
二是创新创造、不懈追赶国际前沿科技的可贵担当。他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目标,在专业领域里开疆拓土,在科研项目上攻坚克难,不断赶超世界一流和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深地资源探测和国防安全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展示了一名科学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三是恪尽职守、为国家尽心培养人才的高尚风范。他严谨治学,因材施教,诲人不倦,把培养人才和建设团队作为倾尽心血的职业理想,培养了一批“出得去、回得来”且用得上的人才,用行动阐释了师者之德、之行、之风、之魂。
四是忘我拼搏、为实现中国梦鞠躬尽瘁的崇高精神。他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争分夺秒在为我国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的征途上努力拼搏,无私忘我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把个人理想融入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壮阔篇章。这将激励和鞭策我们每个人不忘初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上砥砺前行。
三、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将学习宣传教育活动持续引向深入
将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学习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纳入全省高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组织各高校党委在中心组学习、民主生活会等组织生活中带头学习践行。各高校基层党组织要以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为重要内容,讲授一次专题党课,开展一次专题党日活动,召开一次专题组织生活会,用黄大年的事迹教育、感染广大党员和师生。
进一步整理归纳、凝练总结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组织召开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组织开展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吉林省高校巡回宣讲活动,进一步扩大学习宣传覆盖面和效果,营造向黄大年同志学习的浓厚氛围。
举办全省高校国家级和省级高层次人才座谈会,就如何学习黄大年同志的先进事迹,深入实施高教强省战略和高校“双一流”建设,以及高校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深入研讨交流。把黄大年同志的精神落实在推进高校改革发展的实践中。
结合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高校教师中组织开展“争做黄大年式的好老师”活动,教育引导全省高校教师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拟在2017年度“吉林好人·最美教师”评选活动中追授黄大年同志“最美教师”称号。
积极引导广大师生学习黄大年精神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书记 王鸿冰
黄大年同志是有浓厚家国情怀、强烈社会责任感和重道义、勇担当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也是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的教师职业典范。作为航空地球物理研究领域享誉世界的科学家,黄大年同志归国后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全面提高了我国在地球深部探测重型装备方面的自主研发能力。
我校是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的行业性大学。在深地探测相关研究方面,黄大年同志与我校师生有着深远的渊源和紧密的联系,他所取得的成就为我校相关研究取得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他治学为师的风范值得我们所有地球科学教育科研工作者认真学习。
我们要积极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学习黄大年同志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古已有之的优秀品格,是传承五千年文明、凝聚十三亿人心的根本力量。黄大年同志在名利双收的事业巅峰期,毅然放弃自己在海外半生奋斗赢得的一切,带着满腔热情回归祖国,肩负起科研领军的重任,并为之奋斗到生命的终点,一份拳拳报国之心溢于言表,令人感佩。作为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的大学,我校也将爱国情怀作为学校发展的精神指引。从新中国地质事业草创之时做“社会主义建设的开路先锋”,到遍览祖国的山河大地;从青藏高原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到积极对接“三深一土”等国家重大战略,爱国情怀为我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爱国情怀就是自觉服务于国家建设需要和重大战略需求。我们要把学习黄大年同志的爱国情怀与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办学定位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不断增强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意识,提高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主动与国家重大战略对接,在积极承担、努力完成国家重大需求中谋划学校新发展。
我们要积极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学习黄大年同志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就是要我们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黄大年同志履行教书育人的使命一丝不苟,凭借人格魅力和科研能力的双重感召力,培养了一批优秀地学人才。他在职业操守和人生信念面前敢为人先,为教师的敬业精神添加了一个生动注脚。地学是一个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的领域,与其他教学环节相比,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锤炼品格具有更加明显的相辅相成关系。为了确保育人效果,包括我校在内的广大地学专业教师在野外卧冰躺雪、身先士卒,学生培养在野外,成果产出在大地。我们要把学习黄大年同志的敬业精神与引导广大教师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结合起来,继续发扬地质人坚韧不拔的优秀品格,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攀登地球科研高峰的使命面前始终敢为人先。
我们要积极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学习黄大年同志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具有崇高的职业属性,国家和人民对教师寄托着高于其他职业的道德期望。“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黄大年同志在个人修养上不急功近利、不追名逐利、不争权夺利,但在国家利益面前却分毫不让。他掌握着数以亿计的项目经费,不仅自己甘于奉献,而且断然拒绝“拉关系”“搞请托”,为当今教育科研事业注入了一股清流。这种高尚情操与我校“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校训精神高度契合。地学是一个“性价比”较低的专业领域,必须耐得住淡泊名利的清苦,耐得住甘于奉献的寂寞。我们要把学习黄大年同志的高尚情操与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教育结合起来,在社会变革的浮华和喧嚣中,始终保持地质人敦厚质朴的本色,争做一名理想纯粹的教育工作者。
带着信仰投身国家科研
清华大学类脑计算研究中心主任 施路平
我和黄大年老师都是国家“千人计划”归国人员。在这种相似的经历之下,我能体会到黄老师的拳拳爱国之心与深深赤子情怀。他所展现出的科研热忱与拼搏精神,与时间赛跑、与自己赛跑、心无旁骛地做好自己事情的决心与毅力,深深打动了我。
首先,人才是一个国家竞争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黄大年正是这样一种标志性的人才,这样的一个人才就能带动我们国家的一个领域向前迈进,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国家出台的“千人计划”深深震撼了发达国家。这种“大年精神”可以吸引无数国人投身科研事业,投入祖国发展壮大的壮丽事业中去。
其次,对于黄大年常年超负荷从事科研工作的做法,可能有人感到不理解,但是我非常能理解。我和黄大年有同样的经历,都曾多年在国外从事科研工作,也都是通过“千人计划”回国的。牵挂与时间是成正比的,在国外越久,我们的爱国之心越强烈。我们都深切体会到,只有国家富强了,个人走向世界的时候才能更有尊严。
最后,我想对大年同志说,请他安息。他未竟的事业,我们这些人会替他做好。我们会带着这种信仰,投身国家的科研事业,培育更多的人才,收获累累的硕果,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
黄大年精神关键词:诚信、爱国、强业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刘财
黄大年精神,我觉得可以概括为三个词:诚信、爱国和强业。
一是诚信。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黄大年考入长春地质学院地球物理系,由于成绩优异留校任教。1992年在长春地质学院送他出国时他表示,我学成后一定第一时间回国。1997年,他在英国利兹大学获博士学位后,第一时间回国。后来又为了国家需要和进一步学习跟踪国际前沿技术,他在长春地质学院党委集体决定下再次出国,也促成他于2009年在国家“千人计划”感召下回国,回到吉林大学。在当下社会诚信缺失的情形下,黄大年是诚信的典范。
二是爱国。他有强烈的爱国心。他的爱是发自内心,是有基础的。他有良好的家庭教育背景,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对子女的教育都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甚至在父母病危与他联系时,都是告诫儿子,你干的是大事,是国家的事,你干的事高于一切,父母能理解,你在岗位上好好工作,不要为父母分心。他在大学的毕业留言和入党申请书中,都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之情。所以他的爱国不是冲动,而是发自内心的,是多年家庭、学校、国家教育的结果,是一种责任担当的体现。
三是强业。他常讲,国家支持我出国不是为了拿一个学位和享受国外优越的物质条件,而是学习人家的先进技术和理念,将来要为国家服务,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作贡献。所以他能舍弃国外那么优越的条件,即使家里经济损失那么大,也要毅然决然回国,就是为了把我们国家的地球物理事业做强、做大。他不是为名利回国的。回国的7年里,他一直在为怎么做强我们的地球物理事业奔走。比如,“十二五”期间国家863计划的航空重力梯度仪的研发项目,一个亿的研究经费,他一分钱没留,都给了具体的研究单位,甚至为这个项目出差,他都自己垫钱。这个我都不理解。我们单位考核也需要经费,也要业绩,但他就是这样,从不计较个人的利益。他回国后,抓紧一切时间做科研和人才培养,大家戏称他为“科研疯子”。他从事的地球物理工作是系统工程,主要是解决国家需要的资源和国土安全问题。他规划承担了吉林大学到目前为止体量最大、经费支持最多的一个项目,经费达3.26亿元,组织了国内几十家单位400多人的科研队伍联合攻关,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大大提升了我们学科在国内外的地位。
培养更多黄大年式优秀知识分子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 柯杨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黄大年同志的先进事迹,在北大师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教书育人、敢为人先,淡泊名利、甘于奉献”这24个字,既是对黄大年同志一生事迹和崇高精神的高度概括,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广大知识分子的勉励和要求。
北京大学党委提出,要迅速掀起学习热潮,进一步加强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的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深入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要以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成效,为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提供新动力。
学习黄大年同志的为人,心有大我、至诚报国。黄大年同志的偶像是邓稼先。2009年,他做出了同样的选择,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工作。“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黄大年同志用一生定义了什么是高尚的灵魂,诠释了学者如何为人民、为国家、为天下苍生立命,做到了“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
学习黄大年同志的为师,教书育人、敢为人先。黄大年同志说自己最重要的身份是一名教师。在他看来,每个学生都是璞玉。他以“为祖国培养人才”为己任,始终把目标定在祖国未来几十年发展的人才需求上。他治学严谨,因材施教,努力为学生们开启与世界交流的“窗户”,培养了一批“出得去、回得来”的人才,用行动阐释了什么是“教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
学习黄大年同志的为学,淡泊名利、甘于奉献。高校教师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黄大年同志功勋卓著,所取得的系列成果攻克了技术瓶颈,突破了国外技术封锁,是新时代践行科技报国的典范,以他的能力和贡献完全可以申报院士。但是身为中科院院士评审专家的他,自己并不是院士。同事劝他抓紧申报,他却说:“时间有限,先把事情做好。”他是众人眼中的“拼命黄郎”,无私忘我工作到生命最后一息,为实现强国梦奉献全部,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骨和境界。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2014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考察时强调,教师承担着最庄严、最神圣的使命,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2014年教师节前夕,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提出,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2016年12月,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又提出坚持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的要求。高校学习黄大年同志的先进事迹精神,必须与“四有”“四个统一”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时刻不忘总书记的殷切期望,把党中央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探索师德师风建设的新境界。
北大将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深化对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认识,充分尊重广大教师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加注重以人为本,让校园正气充盈、宁静和谐,为教师创造好环境、好氛围、好生态,努力为国家和人民培养出更多黄大年式的优秀知识分子。
学习黄大年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
吉林大学常务副校长 邴正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指明了新时期知识分子的努力方向和历史责任,即“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是对吉林大学10万名师生员工和60万名校友的亲切关怀和巨大鼓舞。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的高度评价、热情赞扬和充分肯定,既是黄大年同志的光荣与美誉,也是全体吉大人的光荣与美誉。吉林大学作为中国共产党亲手建立的、具有红色基因的一所综合性高校,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精神的诞生地。建校70多年来,人才辈出,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作出卓越贡献。继老一辈著名化学家唐敖庆、著名物理学家朱光亚之后,黄大年同志是我校教师的优秀代表之一。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激励我们向黄大年同志学习、向榜样看齐,我们吉大广大师生无比感动和振奋。大家纷纷表示,作为黄大年同志的同事、伙伴、学生、校友,一定要化荣誉为动力,化表彰为鞭策,化嘱托为责任,向黄大年同志学习,继承发扬黄大年同志代表的吉林大学的光荣传统,努力拼搏,锐意进取,刻苦钻研,开拓创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黄大年同志去世后,吉林大学党委号召全校师生开展向黄大年同志学习活动,并把黄大年同志事迹向吉林省委、中组部人才局、中宣部、教育部党组作了汇报。从今年2月份起,中央媒体、地方媒体先后以发表长篇通讯、社论、内参、视频等形式大力宣传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弘扬了主旋律,彰显了正能量。黄大年同志忠于祖国、科技创新、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卓越贡献在吉林大学、海内外相关领域,以及广大留学归国人员和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
当前我们学习宣传黄大年事迹,最核心的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努力学习和践行黄大年精神。我们学校号召广大师生,要学习黄大年同志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他作为新时期的海归赤子,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定的科技报国理想,始终把祖国富强和民族振兴作为最高追求,时刻把祖国的需要放在首位。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他用深沉的大爱诠释人民教师的本色,始终把培养人才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他不计个人名利,矢志不渝追求国际最前沿科技水平,把自己全部的智慧和经验奉献给祖国。他用毕生努力实现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的有机统一,把个人梦想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壮阔篇章之中。我们更要思考并践行如何更好实现师者使命,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作出无愧时代的业绩。
最后,我还是想与大家分享黄大年1988年在入党志愿书中写的一句话:“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着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我想这就是黄大年,这就是黄大年的中国梦,我们所有人都要有的追求和境界。
黄大年事迹将不断激励年轻一代
西南石油大学教授 黄旭日
感谢教育部让我有再一次缅怀大年的机会,再一次感受大年心有大我、志诚报国的情怀。
我和大年同期入选“千人计划”。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还没有谋面时,有很多共同的英国朋友。就在他决定去吉大签协议时,他通过朋友了解到我的情况,主动从英国打电话到国内,和我聊他的想法和理想,逐字逐句都充满了爱国激情,让人沸腾。他的项目启动后,他采用了“红”“蓝”军对标开发的模式。他让我和我的团队在他的“十二五”项目中承担“红军”路线——深地探测软件基础地球物理通用框架工作,他带领他的团队组装两条线路上的专业模块。在合作过程中,他始终充满着战斗的激情。5年的风风雨雨一晃就过去了,大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为他感到自豪和骄傲。去年在达拉斯,我们匆匆一见,当时大家还激情地讨论下一步计划,没想到一转身他就走了,我们都感到无比悲痛。
大年是我们“千人计划”专家的楷模,是当代海归报国的杰出代表,他的事迹将不断激励我们和年轻的一代,为努力实现中国梦奋斗。
我与大年合作多年。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越来越忙,有时,电话的沟通都不得不中断,这说明他在超负荷工作。中国成为强国的过程中,需要各种人才为我们国家在各个方面去努力。虽然我们无怨无悔,但我们也相信和希望国家更加珍惜这些人才,保护这些人才,减轻他们在工作中的压力。
人才强则国家强,相信国家能让人才价值最大化,一定会为各类人才提供更宽广的舞台和完善的机制。大年精神永继!
秉承先生遗志谱写科学真章
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 张剑
今年四月,教育部授予黄大年老师为全国优秀教师时,我对这样一位身处同一座城市、在学界举足轻重的老师产生了浓厚兴趣。他的每条消息与报道我都认真阅读,透过文字,我看到的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报国心切、矢志不渝的当代中国科学家的形象。这次,我更是仔细聆听了在座领导与老师们对黄老师的讲述与评价。先生的风骨、爱国的担当、对学生的热爱、对事业的专注,越发令人动容和钦佩。作为刚刚步入自然科学研究的晚辈与后生,我一定会以黄大年老师为榜样,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勤勉刻苦,努力钻研,回报社会。
一是学习黄大年老师至诚报国,以爱国之心绚烂生命底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天下为公、担当道义,是广大知识分子应有的情怀。树高千尺不忘根,水流万里总思源。从黄老师身上,我深切感受到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与“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赤子之心。“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我们只有把人生理想与国家发展融为一体,把个人梦与中国梦联系在一起,个体奋斗的价值才能得到升华,人生才能实现超越小我、成就大我的非凡意义。
二是学习黄大年老师矢志奋斗,以创新之志勇攀科研高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黄老师带领团队参照国际最高水平、瞄准核心关键技术,牢牢抓住创新这个“弯道超车”的重点,用5年实现了50年的技术飞跃。黄老师启发我们这些科研新手,运用系统思维合理安排攻关,秉持融合理念拓展作业面,在碰撞中寻求突破,在差异中做大增量,通过交叉融合带来“化学反应”与“裂变进程”,从而释放出无尽的创新空间。采取更为开放共享的态度开展学术研究,积极深度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充分利用全球的学术创新资源,“咬定青山不放松”,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科研创新。
三是学习黄大年老师甘为人梯,以育才之情标注生命高度。黄老师曾说,自己最看重的身份是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他始终用自己的默默付出立德树人、化育英才,提升着人生的厚度、生命的高度。作为师范大学的学生,更当以黄老师为标杆,不断坚定理想信念,涵养道德情操,夯实学识根基,深化仁爱之心。花落春未了,薪尽火相传。黄老师等众多科学家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他们开创了伟大的事业,更是树立了一种信念,让我们这些后辈不断追随,任时代轮转,初心不改。
黄大年老师在他的入党志愿书中写道:“人的生命相对历史的长河,不过是短暂的一现,随波逐流只能是枉自一生,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着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苏格拉底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我愿意追随黄大年老师的足迹,做一朵投入民族复兴建设洪流中的小小浪花,不负时代,永不停歇。(《中国教育报》2017年05月27日第3版)
涵养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重要指示系列评论之一
本报评论员
“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习近平总书记就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给予高度评价,并号召我们学习黄大年同志“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广大知识分子和科技工作者爱国热情的赞许和期待。
黄大年的事迹,是当代爱国主义教育鲜活范本。爱国主义教育是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的永恒主题。回顾历史,中国的爱国知识分子们,为一代又一代青年学生书写了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经典教材”。新中国成立之初,在一穷二白的背景下,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邓稼先等优秀知识分子回到祖国,在百废待兴的年代里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呕心沥血,他们展现出的那种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已经沉淀为中国知识分子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传统,正在黄大年这样优秀的当代知识分子身上焕发出新的光彩。黄大年用生命的火光,把爱国从抽象的概念,燃烧成一个个触手可及的细节,对今天的青年学生来说,这不啻为最生动、最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
黄大年的事迹,告诉今天的青年学生,爱国是一种情感,但更应该体现为情感和行动的统一。为了听从祖国召唤,他没有顾惜身后剑桥大学旁的花园别墅和豪车,还有妻子忍痛关闭的私人诊所,怀着一腔爱国热情返回祖国,最终把自己的学术生命融化在为民族复兴共同奋斗的艰辛中。没有听到黄大年有什么豪言壮语,但我们看到回国后的黄大年开启了“拼命黄郎”的工作模式,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使我国与国际的研发差距相比至少缩短了10年;更看到了他在妻子病榻前蜷缩在陪护椅上继续工作,看到了他出差在外时用电话为学生远程讲课,看到了他无偿担任本科生班主任,给班上的24名学生每人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爱国主义需要“言传”,但更需要“身教”,尤其需要像黄大年这样将爱国之情和报国之行统一起来的“身教”。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知识分子的爱国奋斗。黄大年的辉煌业绩,充分说明了这个伟大的时代,为爱国知识分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难得的机遇。黄大年在国外时有优越的学术地位,一家人在英国工作、生活得非常好,早已实现了许多人孜孜以求的梦想。在有些人看来,如果他想为国效力,完全可以用其他更为灵活的方式,但他还是回来了,且专注于国内的事业,心静如水。作为一个有世界眼光的学术精英,也许他更能明白国家需要什么,更能明白亲身参与到民族复兴的进程中来,对一个爱国知识分子来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方式。
“我们这些常年在国外的专家,对祖国的爱很深很深。”黄大年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是爱国情怀,给了他献身祖国的生命激情。今天,我们学习黄大年,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像他那样,不断涵养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更要像他那样,把爱国情怀表现在做好本职工作的点滴行动中。
黄大年用他炽热的爱国情怀,激励着每个中华儿女为民族复兴的伟业发光发热。今天的中国,正以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期待着包括海外高层次人才在内的爱国知识分子,在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的伟大事业中抒写壮丽的人生。(本报评论员)(《中国教育报》2017年05月27日第1版)
弘扬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重要指示系列评论之二
本报评论员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号召我们要学习黄大年同志“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这些重要指示在广大科技教育工作者、知识分子和青年学子中引起强烈反响。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激励我们向黄大年同志学习、向榜样看齐,必将凝聚起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黄大年同志是具有战略视野和高尚人格的教书者和育人者。为了科学事业后继有人,黄大年同志以“为祖国培养人才”为己任,始终把目标定在祖国未来几十年发展的人才需求上。他常说,与科学家相比,自己更看重教师这个身份。他不计得失、甘为人梯,潜心教书育人追求职业理想,默默资助生活困难的学生,用战略视野和高尚人格培养凝聚了一批高端人才,用行动阐释了“教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
他坚守理想、敢为人先,成就了祖国在科学技术上的多处“弯道超车”。2009年,黄大年同志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国。8年间,他只争朝夕、刻苦钻研,带领科研团队勇于创新、顽强攻关,是出了名的“科研疯子”。凭着这股“疯魔劲儿”,他始终瞄准国际前沿创新创造,规划承担了吉林大学到目前为止体量最大、经费支持最多的项目,组织了国内几十家单位400多人的科研队伍联合攻关,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大大提升了该学科在国内外的地位,做到了“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有人赞叹,当很多人还在2.0时代徘徊的时候,黄大年同志已站在了4.0时代,甚至更远。也有人说他是“地质宫里不灭的灯火”,是人生坐标和前行灯塔,匡正后来者成长的航向。
爱迪生曾说过,有所成就是人生唯一的、真正的乐趣。在这个层面上,黄大年同志是人生理想与社会价值完美结合的典范。他始终把敬业拼搏作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用卓越成就诠释了科学家的精神,用宝贵生命诠释了知识分子的担当,用深沉大爱诠释了教师的本色,是当代海归赤子科技报国的楷模,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追梦者和筑梦者。
国之栋梁,学界楷模。黄大年同志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为我们砥砺奋进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黄大年同志的离去,令人扼腕叹息,但他的精神弥足珍贵,其崇高品格和敬业精神,在人们心中树立起一座精神丰碑,感染激励着更多的人砥砺前行。17世纪英国著名的教育思想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指出,没有什么事情能像榜样这样能够温和而又深刻地进入心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黄大年同志的真挚话语和先进事迹,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散发着向上的力量,是最好的说服,更是最好的引导,激荡着人们的心灵,汇成巨大的正能量。黄大年同志因其无言付出而感动社会,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就是要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让敬业奉献成为价值追求,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立足岗位做贡献。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牺牲,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行动。生逢这个伟大的时代,阔步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树立信心,向榜样对标看齐,去完成看起来困难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最终收获自己丰满的人生!(本报评论员)(《中国教育报》2017年05月29日第1版)
培育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重要指示系列评论之三
本报评论员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高度评价他的突出贡献和崇高精神,号召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这体现和肯定了黄大年同志身上这种精神的可贵,同时也是党中央对教育工作者、知识分子、广大青年提出的殷切期望。
如何对待名利,是判定一个人境界高下的重要标准。唯有那些淡泊名利、一心奉献给国家和事业的人,才能在干事创业、开拓进取中真正有所作为。黄大年同志在英国求学工作18年,已经有了很好的研究平台、研究团队、人脉资源和物质条件,但即便这样,在国家需要和召唤的时候,毅然回国,成为东北地区引进的第一位“千人计划”专家。黄大年同志回国后投身于科学研究,不兼任行政职务,把自己的精力放在了学术科研和人才培养上。黄大年同志面对名利的选择,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可贵的精神路标。
科学是求真的一项工作,也是为国家、民族和人民谋求长远福利的一项事业。这必然需要沉心静气,踏实工作。做研究,就要甘于寂寞,或是皓首穷经,或是扎根实验室,“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这也是黄大年同志的境界,他醉心的是科学上的追求,希望通过科学上的成就,来造福国家和社会。因为这样,黄大年同志也赢得了科学界的充分尊重和肯定。他的研究团队所研究的成果,多次填补国内空白,缩短了和世界发达国家的距离,许多研究成果甚至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这种境界,就是把整个人的身心奉献给科学事业,充分体现了一名顶尖科学家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
黄大年同志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是他留给时代宝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活我们内心前行的动力。学习这种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是我们的价值选择。广大科学家和科研工作者都呼应这种时代价值。当很多人抱怨工资不高、待遇较差、工作繁杂的时候,还有这么一群科研工作者,不计个人得失,为国家科研事业在坚持奋斗。他们是中国真正的脊梁,是民族的希望。而我们每一个人,无论在什么岗位,只要学习并坚守这样一种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也同样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出应有的贡献。
要把学习和培育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时代责任。我们要把这种精神传播开来和传递下去,尤其要培育孩子们从小养成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通过我们的言传身教,让这样一种精神在孩子们身上延续并发扬光大,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培育新的力量。
学习黄大年同志这种精神,不仅要体现在思想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中。见贤思齐,贵在行动,向科学家致敬的最好态度,就是继承他这种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在他未竟的事业上,怀着赤子之心,继续前行。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需要数以千万的科技人员和知识分子、数以亿万的劳动者坚守岗位、不断创造,贡献我们每一个人的智慧,凝聚成当今时代的中国最强音。(《中国教育报》2017年05月30日第1版)
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伟大事业伟大奋斗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重要指示系列评论之四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这为我们学习、纪念黄大年同志指明了路径,广大知识分子要把科研报国作为共同价值追求,要把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
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矢志为国奋斗,其壮丽的一生,“爱国情怀、敬业精神、高尚情操”之“立德”,国家“地球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领先世界之“立功”,“巡天探地潜海”理论之“立言”,拓展了其生命宽度,提升了其生命高度,培植了其生命厚度,他也因其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奉献而为时代铭记。他用毕生的奋斗实现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的高度统一,展现了一名新时期海归科学家和人民教师的奉献精神与崇高品格,成为当代知识分子与坚定爱国者相统一的典范,成为当代中国人学习的榜样。
爱国者必怀爱国之情。科学家从海外回国,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会引起人们的敬佩与赞美。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钱学森、彭桓武等一批科学家纷纷从美国等世界各地回到当时一贫如洗的祖国,研制“两弹一星”,投身于国家建设时,其掷地有声的宣言仍在回响:“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像黄大年这样的海外科学家同样是因为他们心中有着深深的爱国情感,所以“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同时在黄大年看来,自己回国还有感恩情感的激励:“为国担当,是父母从小的教诲。我是国家培养出来的,我的归宿在中国。”知识分子要像黄大年那样,心怀国家,铭记父母教诲,感恩国家培养,培育“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爱国情怀,增强“突破发达国家的装备与技术封锁”的报国之志。因为,情感激发动力。
爱国者必践报国之行。“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真正的爱国者是行动者、实干家,而且是以祖国最需要的方式报效国家。科技本无国界,属于并应服务于全人类,然而科学家是有祖国的,科技事业事关国家命运。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科技竞争、人才培养事关综合国力较量。知识报国、学术为民、教书育人必然是科学家的坚定信念,也是科学家的社会责任和报效祖国的最佳方式。黄大年学习并掌握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抢占科技制高点,在事关国家利益和国防安全建设的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增强了国家实力与竞争力。知识分子要向他那样,以祖国的需要为最高追求,把个人发展融入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奋斗中。
中华民族复兴之梦激动人心,“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在前方。新的时代决定了科技已然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新的使命决定了知识分子必然要有新的作为。要继承和发扬先进知识分子的爱国主义传统,做到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教书育人、敢为人先,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相联,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与复兴之业相融,以创新圆梦,瞄准科技前沿,勇于挑战科学难题,提出更多原创理论,领跑世界水平,再攀科技高峰,建设科技强国。
斯人已去,精神永存。对其精神的传承,就是对黄大年最好的纪念。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像黄大年那样努力培养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真心热爱教育事业,有高远的理想信念和高洁的道德情操。另一方面,还要立足教育教学岗位,有专业上的扎实学识和热爱教育的仁爱之心,做好本职工作,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教育现代化工作之中,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伟业。(本报评论员)(《中国教育报》2017年05月31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