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互联网突破了课堂、高校、求知的传统边界,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从一定意义上说,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青年。据最新《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全国7.3亿网民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30.3%。高校作为青年网民的集聚之地和活跃之处,“无人不网、无处不网、无事不网”成为典型特征。

  坚守向上向善 创新引领发展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这是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遵循。

  当前,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价值观日益多元多样多变,传播趋势分众化、差异化明显,舆论引领永无止境,面临挑战难以预料且愈加巨大,在错综复杂的舆论生态中,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低俗、媚俗与高雅同在,颓废、消极与正能量并存。在这种环境下,我们更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恪守向上向善品质,克服“本领恐慌”,笑对各种挑战,不管前面艰难险阻,心中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要不断向上攀登,向前冲刺,始终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积极营造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的育人环境。并时刻要注重创新,“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时而变”,以创新的姿态拥抱挑战,用创新的力量攻坚克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的,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我们必须坚持紧跟时代发展,追踪前沿技术,创新报道方式与传播手段,从时度效着力,牢牢把握住舆论话语权和引导权,切实高校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精神高地”。

  坚持击楫中流 练就全媒本领

  自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和传播方式都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引导压力空前加大,如一味因循守旧,只在传统媒体沾沾自喜、自言自语,忽视或轻视7亿网民群体的多元化信息需求,舆论阵地就会不断被蚕食,话语权就会削弱乃至丧失,遑论舆论引导。新闻舆论阵地不存在真空,正确的思想舆论不去占领,错误的思想舆论就会去占领。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没有退路,没有小路,亦无捷径可寻,只有拿出击楫勇进在中流的决心与魄力,不断向前、向上,才能闯出条新路来。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应勤学习、多锻炼,学深学透爬山虎般的超适应能力,学会无论是在瓦砾之堆、杂草之丛,还是富饶之域;无论是在阴湿之处,还是向阳之地,都能适应自如。打铁还需自身硬,要不断夯实自身业务素质基础,提升适应各种媒体生态的能力,提高新闻舆论尤其是新媒体的驾驭能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成为真正让人信服的行家里手;并注重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提高,以有温度的文字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凝聚共识,当好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学校发展进步的记录者、学生成长成才的推动者。

  坚定向下扎根 铸就“三有”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也不例外,它不是闭门造车的天马行空,也不是在办公室里的自我臆想,而是用心在记录,用笔在书写,更多的是用脚在丈量,其根在基层,源在师生。源头有活水,基层天地阔。只有身体力行深入到广大师生中去,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把根扎牢扎细,并设身处地去感知报道对象的苦与乐,与报道对象同悲同喜,同甘共苦,用心体味其平凡普通中的艰辛与困惑,当好广大师生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

  “文生于情,情生于身之所历”。这样用心从课堂、公寓采集而来的新闻必定鲜活、生动,充满着浓情和温度,佐以朴实清新的报道方式,这样讲出的好故事、传播的好声音更会入脑入心,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才会更容易被师生接受与认可。只有这样,写出来的作品才会有人气,才会有温度,才会冒着热气,才能成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兼备的优秀作品。说明:返回光明网首页